【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征程,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202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近年来,东莞职业教育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就在今年,东莞率先在全省启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选取10所公办中职学校开设“现场工程师专班”,围绕着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培养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
5月29日,东莞市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今年活动主题“一技在手,一生无忧——致力培养莞邑现场工程师”。南方+特别推出“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栏目,以深调研的方式走进东莞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10所公办中职,谈育人新路径、聊改革新举措,供业内借鉴和交流。期盼携手更多有识之士,共同为大湾区打造先进制造新高地,给予人才和技能赋能。
在今年东莞职教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下称“东莞汽校”)凭借两辆造型别致的小车、一句“造车梦·强国梦”的响亮口号,吸睛无数。
其中的一辆小车,为学校参与北汽现场工程师项目的师生与北汽团队共同研发设计的电动四驱巴哈赛车。在5月初举行的2024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中,东莞汽校学子作为唯一一所中职学校代表队,与来自全国各地高校、职业院校的58支巴哈车队一决高下,在电动赛车新赛道上,捧回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这份成绩,是学校与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北汽(广州)”)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现场工程师项目的成效之一。2023年,东莞汽校在北汽(广州)建成“厂中校”产教融合中心,实施工学交替课程联合培养学生。一年之后,双方联动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将在东莞汽校开设“现场工程师北汽专班”,招生50人,培养能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解决现场问题,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现场工程师。
中高企三方联合协作培养
坐落在拥有“中国汽车销售名镇”之称的寮步镇,东莞汽校始终坚持“专注汽车技术,服务产业互联”的特色化发展之路,打造“导航教育”品牌。
当前,学校共有交通工程、智能汽车工程、交通运输管理、智能制造四大专业群,开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十一个专业方向,致力培养汽车技术技能人才,为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服务。
东莞汽校全景效果图,当前学校扩容提质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预计年底完成
精准对接汽车市场产业链岗位人才需求,2020年开始学校与北汽(广州)共建校企合作技能专班,开展学生岗位实习前的技能提升培训;2023年,学校继续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在北汽(广州)建成“厂中校”产教融合中心,实施工学交替课程联合培养学生,在校内建成集“科研、竞赛、科普、拓展”四位一体的巴哈赛车研发中心。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方式,要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帮助学生在一线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不断创新。”东莞汽校校长李明电表示,围绕汽车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和先进汽车制造业发展相匹配的内在要求,学校与北汽(广州)项目升级为现场工程师专班后,将联合广东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厂中校”沉浸式育人方式,构建中高企协同育人的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
2023年,东莞汽校与北汽(广州)携手建成“厂中校”产教融合中心
以中高企三方多样化人才资源为基础,选拔骨干力量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校本教材、数字化资源、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等软硬件资源的建立,围绕“一种精神,五种能力”的培养目标,中高企三方联合协作、全程参与、分段式培养现场工程师。
其中,中职阶段采用岗位见习、“厂中校”工学交替实践学习、顶岗实习等方式,致力培养学生精操作、懂工艺的能力;高职阶段则通过导师分配定向指导、项目管理实践等方式,聚焦培养学生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能力。
由东莞汽校校长李明电牵头的《“厂中校”沉浸式育人:构建中高企协同培养汽车制造专业群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被评定为2024年东莞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活动中榜项目
李明电介绍,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工匠精神培育始终贯穿其中。
通过中高企三方共建并借助人才评价体系,开展职业能力评价,共同监测培养过程和人才质量,及时反馈和调整培训方案。最终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且操作技能精湛、工艺理解透彻、管理能力突出、协作能力出色、创新意识较强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现场工程师。
以岗位为导向定制课程
小汽车、大门道,让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频,关键在于教与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紧密对接。南方+记者获悉,联合北汽(广州)建成“厂中校”产教融合中心后,目前东莞汽校已经组织开展了两批“厂中校”工学交替课程学习班。
其中,第一批47人,第二批48人(对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副校长安康介绍,每一批课程学习时间为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由北汽(广州)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项目及工作岗位,学生经历3周的岗前培训后,在之后9周中通过AB角色互换,完成理论与实操的交替学习,最终实现企业“准岗式”培育。
2023年12月22日,东莞汽校首批“厂中校”工学交替课程学习结业仪式在北汽(广州)举行
“在这三个月中,我们会安排三名老师一起前往广州,与同学同吃同住,保障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同时,还会有一位企业班主任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数十名企业工程师、产线师傅负责学生的技术技能指导。”安康介绍,通过“厂中校”沉浸式育人,学生不仅实现专业技能的飞跃,对职业规划、未来方向会更清晰。
在他看来,现场工程师培养,企业参与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项目的实施,校企在师资、场室、资源及人才多维度上,实现共通、共建、共享、共培。
东莞汽校学子在北汽(广州)开展“厂中校”工学交替课程学习
今年9月,东莞汽校将迎来首批50名“现场工程师北汽专班”学子。为了做好专班学生培养,东莞汽校一方面总结前期项目的合作经验与成效,另一方面还协同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职业技术学院,前往北汽(广州)生产一线,开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的现场工程师岗位能力调研。
“通过联合考察调研,我们明确了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岗位标准,明确岗位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李明电透露,梳理的岗位贴近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包括汽车零部件制造工、汽车设备管理工、汽车检验工、汽车生产与调度管理等,并由此制订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通过校内岗位基础理实一体化课程、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VR虚拟仿真课程、“厂中校”工学交替项目实践课程及巴哈赛车设计制造项目研发课程,构建“理虚实研”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今年4月,东莞汽校组建调研团队前往北汽(广州),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及现场工程师项目落地实施
在企业课程实施上,企业安全师向师生讲授企业“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安全生产理念;企业工程师参与学生课堂教学,教授学生汽车制造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规范;企业工艺师聚焦学生实践指导,向学生传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控制实践等。
与此同时,校企教师共同定制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共同编撰项目实施校本教材及研发VR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通过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形成共赢发展的校企共同体。
【案例】
巴哈大赛的育人实践
5月11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举办的2024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在湖北襄阳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的58支巴哈车队,近2000名学生参与,最终东莞汽校首次推出的电动巴哈四驱越野赛车荣获全国三等奖。
东莞汽校学子在巴哈大赛比赛现场
这是该校第二次参加巴哈大赛,也是第二次捧回“国家级”荣誉。2023年,东莞汽校首次组队参加第七届中国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接连在国家级赛事中大显身手,巴哈大赛项目亦是学校与北汽(广州)携手育人的成果之一。
该赛事是一项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汽车及相关专业在校生组队参加的越野汽车设计、制造和检测的比赛,也是一个深刻诠释职业教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内涵的比赛。比赛用车由学生自行研发设计,综合考验团队对汽车结构设计、制造装配、调校维修、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和技能,且本科、高职、中职学子同台竞技。
“我们是唯一一支中职学校参赛队,为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也进一步推动学校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今年我们首次推出了电动四驱巴哈赛车。”东莞汽校钣美专业部副部长黎炯说,在中国制造“新三样”之一的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上,引导参与北汽现场工程师的学生研发电动的赛车,通过参赛让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方面的锻炼,收获满满。
2024年职教活动周现场,东莞汽校喊出“造车梦·强国梦”的响亮口号
跳出舒适圈、开展新挑战,巴哈大赛正是东莞汽校近年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育人创新的力证。
2023年,学校携手北汽(广州)在企业内部共建“厂中校”产教融合中心,并在校内共建集“科普、研发、拓展、竞赛”四位一体的巴哈赛车研发中心,以项目式实践提升学生技能和实操。
经过两年运营,安康透露,目前学校逐渐将项目课程化,希望为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搭建成长平台,畅通中职生“儿时梦想-学习积累-大赛成长-现场实践-培养成才”的路径。不仅如此,立足巴哈赛车设计研发,当前另一个“造车”项目已经在东莞汽校上演——师生携手,将为学校设计一辆新能源观光车。
“目前框架设计焊接已经完成,接下来将进行调适测试。”安康说按照目前计划,有望在今年内完成,“希望给学子传递积极信号,中职生、造车梦、强国梦,只要有梦想,在东莞汽校也可以实现。”
【链接】
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现场工程师北汽专班)
校企双方共建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巴哈赛车制造研究中心两个产教融合基地。
计划通过“厂中校”沉浸式育人方式,构建中高企协同培养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中国特色学徒制创新培养方法和“厂中校”工学交替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促使校企形成人才共育、课程共建、团队共创、平台共搭、资源共享、技术共研的“双融六共”校企深度融合共同体,将育人活动真正融入生产实践中,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能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解决现场技术应用问题的现场工程师。
转自:南方Plus